王璐璐老師展示的《小壁虎借尾巴》這節(jié)課,教學手段新穎,方法多樣,注重對學生朗讀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教師語言凝練簡潔,恰當?shù)倪\用鼓勵性語言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課文回顧到新課學習,學習方法的指導貫穿始終。語文教學離不開學生對生活的感悟,王老師本課教學注重聯(lián)系生活實際,通過體驗實踐來了解詞語,如“墻角”“一掙”“小魚尾巴游來游去”“擺”等,生動形象。課堂上,師生關系非常和諧。王老師一邊親切地注視著學生,一邊微笑著鼓勵學生,在王老師的循循善誘下,一個又一個學生躍躍欲試,一個又一個完整精彩的句子在學生的奇思妙想中脫口而出。老師沉浸在教學的幸福之中,學生也沉浸在受教育的幸福之中。
二年級吳悠老師,在新教學大單元設計的理念指導下,進行了《我是一只小蟲子》這課的教學。本堂課吳老師設計了三個任務:與小蟲子交朋友、了解小蟲子的煩惱、了解小蟲子的樂趣,設計了蟲子王王國這樣一個大情境,讓孩子們化身為小蟲子,給孩子們充分的表達空間,寓教于樂。
王宇晴老師執(zhí)教的《海上日出》這篇課文,從文章的結構入手,幫助學生從整體上對文章進行把握,這不僅有利于學生對文章的理解,更對今后的寫作有幫助。整篇文章的描寫重點是第二、三自然段。這兩段內(nèi)容語言優(yōu)美、平實,貼近學生生活,對學生來說是好理解的,王老師將重點放在感受日出景象的變化上,緊緊圍繞本單元的語文要素。其中加以圖片的輔助,讓學生更直觀地感受到日出的畫面,為學習創(chuàng)設了情境。整節(jié)課的設計圍繞著寫作單元的主題和語文要素,目的指向學生習作能力的培養(yǎng),讓學生從閱讀中學習習作方法,為接下來的習作練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郭晨老師執(zhí)教的《楊氏之子》,教學環(huán)節(jié)清晰,利用新穎的教學方式吸引學生學習小古文的興趣,從走進人物—尋找聰慧—感悟聰慧—拓展延伸,層層推進,教給學生學習小古文的方式方法,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與老師互動的積極性高漲,能有意識地營造民主、平等、和諧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在老師循循善誘的引導下掌握學習小古文的精髓,可謂是“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真正做到讓學生在課堂中成長。
劉芮軒老師執(zhí)教《金字塔》,學生第一次接觸非連續(xù)性文本,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幫助學生將游客的身份逐步轉變到小解說員。學生小組合作共同研究解說詞,將原本沒有情感的說明性文字,生動有趣的介紹給大家。組員討論熱烈積極,組長展示落落大方,條理清晰。一堂課過后,所有學生都對金字塔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也對非連續(xù)性文本有了足夠的認識。
胡琳琳老師執(zhí)教的古詩文,以沖突為導學,將《從軍行》和《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進行對比閱讀,抓住“情——景”這條主線,通過借助注釋、回顧舊知、結合歷史背景的方式,引導學生走進詩境讀出詩韻,在對比閱讀之下掌握“以景襯情”的寫作手法,講課詩情畫意,語言規(guī)范流暢,整個設計別出心裁。
李莉莉老師執(zhí)教《刷子李》,作為習作單元的一篇例文,李老師跳出了傳統(tǒng)閱讀課文的教學模式,以提升學生習作能力為主線,設計三大學習板塊,由課文中對人物進行的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相結合的方法,延伸到課外閱讀文本《張大力》,最終回歸到學生生活實際,共話“班級短跑達人”,讓學生將課內(nèi)學到的描寫人物方法運用到真實的生活情景中來,讓學生知道怎么寫的同時,也有話可寫。學生完成習作之后,李老師針對性地選擇兩篇習作,引導學生緊扣“描寫方法的習得”進行集體交流,這個過程可以幫助學生取他人之長,補自身之短,并且加深對習作要求的認知,也是對學生寫作能力的進一步提升。這也進一步解決、印證了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難點。
課后,校領導對于本次示范課教學活動給予了高度的評價,認為8位骨干教師的授課,各具風采,又突出了各自的教學特點,教師們能在課堂教學中有效落實新課標精神,將新理念踐行于課堂之上,各位老師也暢所欲言,評議活動熱烈積極。
撰稿:盛林林
審核: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