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促進小學科學教師的專業(yè)成長,提升科學課堂教學質量,李鳳名師工作室開展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同課異構活動,主題聚焦于教材中的“產生氣體的變化”一課。共同探討科學教學的新思路與新方法。
第一節(jié)課劉育碩老師以生活中常見的小蘇打與白醋混合產生氣泡的現象為切入點,迅速抓住了學生們的好奇心。在課堂上,劉老師引導學生自主設計實驗,觀察并記錄氣體產生的過程,通過生動有趣的實驗操作,讓學生直觀地感受到化學變化中氣體產生的奇妙。
緊隨其后的李浩老師則采用了另一種教學策略。他創(chuàng)設了一個“神秘氣體實驗室” 的情境,讓學生扮演小科學家,通過一系列有梯度的實驗任務,逐步揭示產生氣體變化的本質。
倪寶鎮(zhèn)老師的課堂充滿了創(chuàng)新元素。他帶領學生觀察植物呼吸作用產生氣體的現象,將科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緊密相連。倪老師組織學生分組討論、合作探究,讓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中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
作為工作室的主持人,李鳳老師為本次同課異構活動畫上了圓滿的句號。她以其深厚的教學功底和豐富的教學經驗,為大家呈現了一堂精彩紛呈的示范課。李老師的課堂設計巧妙,通過一系列趣味性十足的實驗,如自制會“吹氣球” 的瓶子,引導學生深入探究產生氣體變化的原理,領略科學的魅力。
課后,大家各抒己見,從教學目標的達成、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學生主體地位的體現等多個角度進行了分析和評價。同課異構活動,創(chuàng)造了相互學習、交流的機會,促進了教師之間的專業(yè)切磋與共同成長。